今年的花事特好,一拨紧接着一拨,都趁着在这个充满着喜庆的气氛中争先恐后的竞相绽放。先是水仙,紧接着是红梅,昨天又是兰花,呵呵!好生的喜庆,好生的热闹。
这个兰花今年是开得最好的一年了,其中有二盆,竟然多达十二个花苞,算是创纪录了。望着这一盆盆的兰花,其叶娇姿多态,有挺拔的,雄劲刚健;有婀娜的,妩媚婉转;有斜披的,飘逸洒脱。兰花的韵味是清丽脱俗,而兰花的香味是更加的无匹,中国的兰花自古就有“花中君子”“王者香”的美誉,是高洁,典雅的象征,其香清幽,飘飘忽忽,若有若无,沁人心脾。偶尔一阵清香袭来,顿时使人心旷神怡,茅塞顿开。这种香味,是世界上任何花香都无法望其项背的。
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的赞美与品赏,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兰文化,并且把她列为“四君子”。对于中国人来说,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。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、兰、竹、菊中,和梅的孤绝、菊的风霜、竹的气节不同,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品质,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。因此对于兰花,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。
兰花,那飘逸俊芳、绰约多姿的叶片;高洁淡雅、神韵兼备的花朵;纯正幽远、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深深受人喜爱。所以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养兰、赏兰、绘兰、写兰,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、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,被誉为“国香”、“王者香”的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,
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。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“兰章”,把友谊之真喻为“兰交”,把良友喻为“兰客”。
兰花丰富的内涵凝聚着太多的人文与思想,以兰会友,以兰述志,以兰抒怀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。如刘克庄《兰》诗:“深林不语抱幽贞,赖有微风递远馨;开处何妨依藓砌,折来未肯恋金瓶;孤高可把供诗卷,素淡堪移入卧屏,莫笑门无佳子弟,数枝濯濯映阶庭。”表达了自己清高为人,刚正不阿,孤芳自守的品格。如我市已故著名贤达斯道卿在抗战时期写的《题兰》诗:“芝草无根兰有根,堪怜故土半无存。一丛风雨飘摇后,多少幽花带泪痕。”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。
置一盆兰花于书斋,闻着这沁人肺腑的芳香,体味着梁宣帝的“折茎聊可佩,入室自成芳”的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