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与几个朋友在茶室聊天,说到收藏,都在感叹现在已经是无漏可捡,真正好的东西也都已经名花有主,别说是想见到,连听的机会都没有的了。说实在的,听到这几句话我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了。其实真正的收藏与捡漏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,当然捡到了是你的福气,过重的捡漏心理是要不得的,也不是真正的收藏行为,说到底还是投机需求。
窃以为,真正的藏家,在收藏的过程中,虽然有倒腾,置换等行为,但基本方向是只进不出或极少出,不断的升级自己的藏品,使其精益求精。他的收藏行为就是为了搜求文化遗产,以弥补群体力量或说是公共力量所不能做到的精心呵护的层面。他应当以搜求与宝藏人类思想精神光辉的载体----艺术品,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境界,这话可能说得有点大了,然你去看看张伯驹的故事,他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和房产去买《游春图》和《平复帖》,甚至遭到匪徒的绑架,最终倾家荡产。然最后他却分文不取的把自己的收藏品捐献给了国家。
还有一些人,他们的收藏水平很高,藏品质量也非常精,他就自己玩,玩够了就会卖出去,但他绝对不会急功近利的。他对于自己的藏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女儿一样,尽可能的会去帮她寻找一个好的婆家。
再者就是古玩商了,他们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,尽其所能的施展各种手段,包括坑蒙拐骗等,无所不用其极。一方面他们活跃于各种艺术品市场,炒作和倒腾各类艺术品,另一方面又成立所谓的某某协会,使其能有一件貌似合法的外衣,干着龌龊的勾当。
所以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活跃着的就不外乎这三种人:藏家,玩家和古玩商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