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业绩亮眼的海底捞,未来版图将将持续扩张。
现在大家如果经常去购物中心逛逛,一定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最火爆的已经从服装店、日用品店、首饰店,变成了以海底捞为首的餐饮店。
许多顾客愿意等上百号位,等2~3个小时,只为吃上一顿海底捞。海底捞的门店外无时无刻都会存在等位的人群,甚至现在在商场里开一家海底捞,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引流手段。
不仅线下门店火爆,在二级市场股市也持续发力。在10月17日盘中一度创下历史新高38.1港元,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,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海底捞1年内涨幅达到122%。
这片欣欣向荣的背后,海底捞的业务情况究竟如何?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市场空间还有多大?
海底捞的业务情况
根据海底捞公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,海底捞上半年收入116.95亿元,同比增长59.3%。相较于2017年至2018年的收入增长率59.5%持平,收入依然保持着高歌猛进的态势。
数据来源:招股说明书
将收入细分到不同业务中,不难看出,餐厅经营收入是海底捞主要的收入来源,并且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,贡献收入比例为96.9%,较去年同期下降0.5个百分比。
餐厅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无外乎只有两个原因:一是增加门店数量;二是提升同店销售。
这两点海底捞都做到了。在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了259家门店,其中2019年上半年开了130家,
同店销售从2018年同期的6042.7百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6328百万元,增长了4.7%。
而同店销售的增长得益于顾客人均消费的提高和翻台率的提高。顾客人均消费从2018年同期的100.3元上升到2019年的104.4元;同店平均翻台率从5.0次/天提升至5.2次/天。
这么分析下来,所有细节都足以支撑起海底捞收入的快速增长,那净利润怎么样呢?
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.12亿元,归属于公司股东利润为9.11亿元,同比增长41%。虽然稍逊于收入增速,但依旧是一个高增速。
数据来源:招股说明书
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,从2018年同期的2.72亿元,下降到0.96亿元,下降了64.7%。占收入的比重从3.7%,下降到0.8%,当然这肯定有采用新的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,但海底捞的房租成本常年保持在5%以下,占营收比重低得可怕。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在餐饮企业中,食品原材料、房屋租金、员工薪资一直是成本的三大组成部分,租金成本保持在18%~27%这个区间,是海底捞的4-6倍。
财务成本的突然飙升,从2018年同期的8.8百万元增长至102.1百万元,也是由于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导致利息费用增加。
员工成本,从2018年同期的22.02亿元,上升到2019年的36.51亿元,同比增长65.8%,是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。占收入的比重从30%增长到31.2%。表明海底捞在人工成本的支出上毫不吝啬。
很多人说海底捞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它无微不至的服务,但我觉得并不是如此,服务是个软性指标,很好效仿,但海底捞能在所有的门店都保持优质的服务,背后一定是因为他有极其优秀的组织能力。
要让10名员工甚至100名员工对顾客保持微笑、亲力亲为,很简单,但你要8.8万海底捞员工都保持这样的服务态度,可一点都不简单。
海底捞CEO张勇的原话是“把员工当亲人看,把顾客当上帝看,相信员工,相信顾客。”而为此海底捞为员工提供较高的激励和培训机制,让员工感动,有归属感,从而带动员工去感染顾客,而顾客对于海底捞的认可,将促进海底捞收入的增长,形成完美的闭环。
比如门店有专门的考核制度。假如门店得到差评,会给6 个月的整改时间,如果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话,店长就要下岗,而且整个店所有员工就没有晋升的机会了。
还有海底捞的晋升机制。海底捞从来没有空降的店长,都必须从基层员工做起,轮过7、8个岗位后,才能成为后备店长。
这些制度搭配高薪水,从感性和理性上打破人心理的防线,让员工心甘情愿的做事,使得海底捞的离职率颇低,甚至店长级别的员工,几乎都没有人离职,这强大的组织能力令人佩服。
海底捞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?
海底捞目前的翻台率已经是行业内极高的水平,常年维持于5左右,很稳定但上升空间很少。由于海底捞对于自身定位,平均客单价为104.4元,虽然每季度都有稳步提升,但100多元的客单价在中国已经属于较高消费的餐厅,未来上升空间有限。
这就导致,现在海底捞收入的增长,将极大地依托于门店的扩张。海底捞也正是这么计划并实施的,2019年上半年新开门店130家,全球门店从2018年底的466家增至593家。从2018年9月上市后9个月新增了273家点,约等于平均每月30家店。
按照这个速度,2020年底海底捞的门店数量要超过800家。那市场上容得下这么多门店吗?绰绰有余,中国有超过4000家的购物中心。并且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巨大,超过4万亿元,而现在炒的火热的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只有100亿元,不是一个体量的。
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中国餐饮行业还有一个特色,集中度非常低,把中餐收入规模前三的企业加在一起,市场占有率都达不到0.5%。但海底捞所处的火锅行业,在中国餐饮市场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,这样子看,海底捞的发展空间很大。
但中国的餐饮行业似乎有中国独有的特色。上市的餐饮公司A股只有3家、港股只有12家,这对于规模超4万亿的餐饮行业来说,实在是太少了,而称得上独角兽的只有海底捞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中国人的餐饮选择太多。各大菜系将庞大的餐饮市场分割完,到自己手中的规模,其实并不大,加上不同菜系下的菜品种类也繁多,商家无法做到每个菜都是顶级水平,许多商家只有一两个特色菜,这就加大了顾客的可选择性。而火锅其实主要是个锅底和食材的质量,烹饪上并没有太大要求,这也是海底捞能从火锅行业中异军突起的一大原因。
如果发生负面新闻,对企业影响巨大,甚至难以消除在顾客心中的印象。比如味千之前经历了“骨汤门“事件后就一蹶不振、光芒不再,股价从2011年的高点16元,连续下跌7年,跌至现今的2.39港元。因为中国消费者的可选项实在是太多,即使过去这个负面事件这么多年,顾客也鲜少愿意去味千消费。
结语
海底捞凭借自身内部极强的组织水平和市场上门店的快速扩张,规模仍将继续扩大,但如果发生负面新闻,有可能会一下子击溃这个火锅帝国。
免责声明:请注意,由于市场波动,部分价格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不适用于上述情形。过往的表现无法判断未来的结果。本文并非是一篇投资建议,您的交易存在风险。